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,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,还改变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。近年来怀宁县月山镇学田村通过农村改厕、清除垃圾、亮化硬化、污水治理等一系列整治措施,“整”出了一幅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画卷。 3月26日,记者来到学田村,村里干净整洁,新修的村道宽敞明亮,路边盛开着各种颜色的鲜花,优美的环境让人赏心悦目。 今年66岁的村民张民生到家里的厨房内盛了一小盆苞谷籽来到后院喂鸡——他响应政府号召,在房屋后面建起了鸡圈,将散养鸡都关了进去。 “以前我们村家禽都是散养的,鸡鸭到处跑,鸡屎鸭粪随处可见,脏兮兮的。”张民生告诉记者,一开始,部分村民认为家禽散养长得好,如果关起来就不下蛋了,在经过村干部们做工作后,大家才渐渐改变了这一传统思想,“现在村民们都知道搭鸡圈的好处,不仅干净卫生,喂食也比以前方便。” 村民杨彩秀也没闲着,修枝、浇水、施肥……在她家的庭院中,高低错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,鲜花绿植相互掩映,粗略数数足足有二三十盆之多。 “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种花成了我的一个爱好,平时没事就会打理它们,这些花草让居家环境变得更美。”杨彩秀说,近年来,在政府的引导下,通过产业发展让生活不愁,响应政府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把居家环境搞好了,幸福感也增强了。 “你看,没有了臭味,也没有了苍蝇蚊虫,只要水一冲,立马变得干净。”前段时间,在政府的推动下,村民黄小苗家的厕所进行了改造。改造后原来的旱厕变成了清洁卫生的冲水厕所,部分区域还贴上了瓷砖,明亮又干净。 “我今年70岁,在学田村住了50多年,这还是头一次享受到改厕带来的好处”。黄小苗说:“以前在外打工的孩子回到家后,最‘嫌弃’的就是上农村的厕所。现在厕所改造后,孩子们回老家后待得更习惯了。” 不仅是对厕所进行改造,村民的生活污水也进行了全面治理。在学田村开展生活污水收集及污水处理工程后,生活污水经过管网、厌氧池、沉淀池,流入了种植了大片植被的人工湿地,再经过系列生化反应,变为清水,直接灌溉农田。该村核心区70户余人的生活污水集中在这里净化。 乡村美化离不开村民的参与,在学田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,不仅有农村硬件设施提升和完善的“面子”,还有移风易俗,弘扬文明新风的“里子”。 当日下午,学田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中华正在走家入户检查卫生。在村民曹峰家中,张中华决定歇歇脚,谈笑间,看着整洁的院落他还不忘叮嘱张峰,“保持”才是关键。 张峰说:“以前,农村垃圾四处乱扔,大家也没有这个意识要去保护,后来村里经常给我们开会、做宣传,慢慢就好了,现在看着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,自己也不会乱丢了。” 张中华说,学田村运用多种渠道,对村民进行人居环境改造的宣传教育,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,召开全体村民动员大会,让群众应知尽知。“之前大家还会将农家肥堆放在田间地头,可如今这种现象不再出现。”(全媒体记者唐飞通讯员倪兴) 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邮箱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