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记梅河口市双兴镇双兴村党支部 七一前夕,在全省“两优一先”表彰大会上,梅河口市双兴镇双兴村党支部被授予“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称号。面对殊荣,双兴村党支部一班人决心牢记初心使命,抢抓机遇、开拓进取,走出一条“产业兴旺、生态优良、村风文明,生活富裕”的振兴之路。 锻造堡垒,提高党组织服务能力 振兴乡村,提升党组织服务能力最为关键。基于这一认识,双兴村党支部在强化村组党建上狠下功夫,着力提高党组织引领发展、服务群众的能力。 严格执行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常态化开展党员活动日、党员学习日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。通过这些办法,全村党员干部荣誉感、责任感显著增强,思想政治素质也有了显著提高。 推行“6+1+7+3”服务模式。村干部轮流坐班,勇于担当作为,每年为村民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余次。成立党员先锋队,在百村示范、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每年开展义务服务余次。现在,党组织和党员的威信越来越高,凝聚力越来越强,村民遇到急难愁事,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党员干部。 开展了“创建秀美乡村设岗定责”活动。建立服务平台,为无职党员设定了志愿服务、卫生监督、科技示范、政策宣讲等岗位,并根据他们每个人的特点,分配任务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,全体党员担任巡逻员、网格长,排查外来返乡人员人次,管护隔离42人,为境外人员建档43份,顺利完成了全村人口的核酸检测任务。 勇于创业,打造产业带富村民 过去,大多数村民依靠传统种植业为生,生活水平徘徊不前,村集体经济薄弱。为了摆脱贫困落后状态,村党支部多次组织村民参观长春农博会,去黑龙江省东宁县考察项目,确定了种植木耳的产业发展方向。 年,村党支部多方组织协调,通过争取贫困村扶持项目,包保部门帮扶、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等形式,利用79天的时间,建起了全市最大的新盛木耳菌包厂,随后又组织成立了新盛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,实现当年投产、当年见效、当年分红。 为了做大做强木耳产业,村党支部探索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产业扶贫模式,成立了以扶贫资金参股、村民个人入股,合作社进行经营管理的股份制公司,建起1.8万平方米的扶贫造血基地,并聘请梅河口市燃气公司精英团队负责管理。村集体在菌包厂入股万元,占股26.89%,每年都有分红收入。 多措扶贫,立竿见影。村党支部聘请吉林农大专家,向贫困户传授木耳种植技术。通过积极扶持,6户贫困户种植木耳27.5万袋、6户贫困户搞起了肉牛、生猪养殖,12人在菌包厂上班,月工资元。扶贫企业新盛木耳菌包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差异分红,没有劳动能力的元,70岁以上的元。在开展产业扶贫的同时,与梅河口燃气公司、武警通化支队结成党建联盟,梅河口燃气有限公司党员与贫困户结成“一对一”帮扶对子,为贫困户提供万元无息借款,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上项目;武警通化支队投资10万元援建李子园15亩,栽植果树棵,预计实现产值5万元。投资23万元援建木耳产业园,收益20.2万元。通过多举措帮扶,全村提前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。 建强基础,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近年来,双兴村党支部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要求,多方筹措资金,建设完善基础设施,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,使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节节攀升。 新建了平方米的村部,按照“三室一厅一广场+N”的模式,设置了多功能室、文娱活动室、便民服务大厅等7个功能室,建起了2处、平方米文化广场,为村民开展娱乐、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。 扮美村屯,改善环境。近几年,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,村里相继投入万元,建设围墙围栏1.3万延长米,砌筑边沟延长米,完成村屯水泥路硬化24公里,建设农田作业路18公里,铺设沥青路面3.1公里,安装路灯盏。 收入增加了,环境变美了,村党支部在培树文明村风上狠下功夫,通过大喇叭、宣传条幅、
|